(文/劉貞柏醫師)
「醫生我已經失業好幾個月,再這樣下去,存款就用完了。我現在自己養活自己,存款用完的話,走投無路可能要睡在街上。」她越說越悲觀。「我現在身體這麼差,全身沒力氣,心情也跌到谷底,怎麼可能找到工作?」
「上次你說你要找工作,找得怎麼樣?」
「我有上網填資料,面試幾次都沒有公司通知我上班。」
「現在不景氣,工作不好找。那些公司怎麼不錄用你呢?」
「我不知道,他們要我在家等電話。可是沒有一家打電話給我。」
「所以你不知道他們為何沒有錄用你。你會想知道他們為何不錄用你嗎?」
「會啊,我想知道。」她想了想。
「若你想知道原因,你應該做些努力。比如打電話去公司問,或著問週遭有求職經驗的朋友。」我鼓勵她。
--
很多焦慮症病人的注意力集中在「後果」上面:工作表現不佳、心情沒有好轉、卡費沒有繳、身體沒力氣等等,注意力集中在後果的結果,自然會想要逃避。
問題是:逃到哪裡去呢?若是不知道自己能夠用何種方法來逃脫困境,卻又不斷想逃,那麼心中感受到的,就只剩下「逃無可逃」的感覺了。
在心理治療領域,我們會引導患者避免重覆「悲觀性的後果」,而是集中探討「遇到何種困難」,引導努力去思考接下來的步驟,而不是預測悲觀的後果。
臨床研究發現:當人們聚焦問題的『困難點』時,通常願意花多一點努力去找尋解決之道。當人們只注意到問題的『後果』時,通常會先放棄,轉而尋找其他解決方式來避免「不好的後果」。大腦裡頭負責決定走哪一條路的,是一個叫做「前扣帶皮層」(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, ACC)的地方。簡單來說,若要突破困境,就是【集中聚焦在困難與挑戰,而不是老想著後果。】
用考試來比喻:碰到一個困難的算術,是集中精神、嘗試用更多努力來解題呢?還是選擇「躲開」這一題,換下一題?
很多人常常面臨天人交戰:一方面怕耗費太多時間解這一題,結果喪失其他簡單題目的答題機會;另一方面又覺得再多思考一下、只差一點就可解開題目!
套上研究的結果就是:如果注意到題目的難度,而認為只差一些就能夠解題,那麼考試者就會多花精神在同一題目上面。如果注意到整體目標是「從整張考卷當中盡量拿高分」,而不是答對最難的題目,那麼考試者就比較會選擇換寫其他題目。
「所以,我不要老是想著被公司拒絕,而是要思考怎麼增加錄取機率,對吧?」
「是啊。增加錄取機率可以是:提前熟悉公司業務方向,評估自我綜合能力,整理過去工作實績,練習面試問答,尋找同行前輩諮詢或引薦,保持專業內容與會談禮貌。光想這些,你就忙不完了,哪來時間顧慮後果呢!讓你大腦的前扣帶迴帶領你吧!」
參考資料: Psychological Research 06 January 2011
_
📍青埔A18【雅歌身心診所 】
靠近桃園高鐵站,青埔A18新光銀行、土地銀行、彰化銀行的中庭內側 。
🏷地址:桃園市中壢區高鐵站前西路一段276之2號
🏷諮詢專線:03-2870062
🏷主治項目:失眠、淺眠、多夢、自律神經失調、焦慮症、憂鬱症、身心疾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