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文/劉貞柏醫師)
今天喉嚨癢癢的,不像是感冒。怎麼身體有點疲倦?感覺怪怪的?
突然回想起昨天搭捷運時,旁邊的男子口罩沒戴好,咳了兩聲。
想起前天經過建築工地時,烈日下戶外陰涼處群聚的工人好幾個沒戴口罩。
越想越不對勁,身體的不舒服又更明顯了!
篩檢站大排長龍,想去又不敢去,徒增感染風險。
想知道自己怎麼了,上網查詢資料,越查卻越害怕。
鼓起勇氣問問身邊的家人朋友,得到的只有謾罵或嘲笑:
「我不是早叫你去打疫苗了嗎?誰叫你不聽?」
「你想太多了吧?緊張兮兮的,這樣很笨耶!」
好挫折,又好生氣。對別人生氣,也對自己生氣。
坐在辦公室椅子上,偷偷吞了一顆普拿疼,好像有好一點,打起精神做自己的事。
旁邊同事口罩沒戴好,露出鼻孔,鼻孔還有毛。
終於忍不住大罵:「你把口罩給我戴好!」氣到不行,氣到下班還在氣。
【趕快去找醫生!】儘管醫生不能解決你所有的問題,無法讓你隔壁的同事乖乖戴好口罩,但醫生可以盡量給你一些建議、一些安慰、一些支持的力量。
小小的改善、小小的祝福,可以補充小小的能量,一點一滴,讓難過的日子,繼續走下去、再撐一段路。
就醫小提醒:
【6. 我吃這藥改善焦慮失眠,會不會上癮?】
答:藥物本身合理使用,相當安全。讓人上癮的不是藥物,讓人上癮的是「改善的感覺」。
痛苦很久,痛苦減少的感覺,相當舒適。
壓力很久,壓力釋放的感覺,相當舒適。
孤單無助很久,被了解支持的感覺,相當舒適。
當你用盡辦法徒勞無功,終於有一條繩索能拉住你,相當舒適。
飢餓很久的人,飽餐一頓後,將來不再希望忍受飢餓。
痛苦很久的人,發現原來有改善的方法,希望將來不再痛苦。
醫師、治療、藥物不是完美的解方,但是一種「改善的選項」。
當你沒有其他改善的選項時,只好選擇這種。
但若你已經耗盡能量,怎麼有力氣去尋找其他改善的選項呢?
當你要跨過一條河,出現一座橋,你也只能先走這座橋過河,這是不得已的辦法。
若藉由這座橋到達彼岸,可以逐步改善。那麼等到力氣充足了之後,再慢慢搭別座橋吧!
在你完成很多橋之前,你只有這條橋可以過河。你總不會說:「我對這條橋上癮」吧?
【7. 除了看醫生接受治療外,有沒有其他改善的辦法?】
答:有,任何有幫助的方法,都可以嘗試看看。
運動、紓壓、曬太陽、呼吸新鮮空氣、求神問卜通通可以。
只要這些辦法有效,都可以去嘗試。
「都沒效怎麼辦?」病人這麼問我。「醫師你講的我通通都做過了呀!」
「我當然知道這些辦法對你沒效,若有效,你怎麼會踏進門掛號呢?正因為我理解這件事,所以不會給你這些無效的建議呀!」
「醫生你是說:瑜伽、騎腳踏車、有氧運動都沒用嗎?」
「我是說:你已經很努力,這些都有做。但若有效你就不會來看我門診,對吧?但這些說不定對其他人有效呀!因為其他人有效,所以他們獲得改善,所以沒來看門診。但那是別人呀!不是你。對別人有效對你卻無效的建議,這種建議不切實際,對吧!」
【8. 我要治療多久,才可以不吃藥?】
答:你吃藥的第一目標不是「改善症狀」,第一目標是「盡可能恢復正常生活」。有些人治療效果只有一點點,症狀只有些微改善。但逐漸能累積能量,工作效率及日常生活逐漸回到常軌,那麼我們會說這是個有效的治療。
很多病人只糾結於「吃藥、不吃藥」。勉強自己停藥,結果生活再度失衡,這是本末倒置。
治療失眠,第一步我們關心睡眠有沒有改善。
睡眠改善了我們繼續關注:隔天有沒有精神改善。
精神改善了之後,我們問:工作效率有沒有改善、生活有沒有回到平衡。
這些都改善了之後,我問:心情有沒有改善、能不能感受到快樂與平靜?
一步步疊加,就是整個人有沒有活力動力、對未來是否有希望與充實幸福的感覺。
藥物,在這種巨大的改善之下,只是一個小小的註腳罷了。
【9. 標題所說疫情的受害者、避難者、幫助者是什麼意思?】
答:當你受到疫情影響,身心遭受痛苦,可以說是受害者。
若影響不大,但疫情依舊影響個人,長時間待在家裡,歲月靜好,享受自己的小確幸,那麼算是「躲避亂世」的避難者。好好待著,就是替全體防疫盡一分力。
若能量充足,自保有餘,那麼我們可以慢慢去試著幫助他人,散發正能量、接納負能量。
當網路上都在謾罵一切時,我們願意心平氣和地進行討論。
當網路資訊都集中在疫情時,我們願意專注在生活中的其他美好。
當身旁的路人不戴口罩時,我們不指責不謾罵、也不是非得上前干涉規勸。
「爸爸,為什麼那個人不用戴口罩?」孩子問。
於是我們花時間成本慢慢跟孩子說。「防疫是需要成本的。那個人可能忘了,可能不在意,也可能他沒有成本去因應防疫成本。他可能很熱、真的很熱,要在烈日下工作。我們整天吹冷氣,所以口罩戴得住。他到便利商店吹冷氣,是因為他整天都很熱。我們東西買買就好,回家吹冷氣。他口罩可能不好買,沒時間去買,可能口罩放在車上,好幾天用一個。我們家裡口罩有一整箱,每台車跟公司、家裡、你的書包都有一盒乾淨口罩,有點臭臭就換掉。他可能沒辦法這樣。」
我們將珍貴的情緒成本用在「我們所珍惜關心的家人身上」。總有些人觀念不同、自由不同、採取的措施也不同。
不需要攻擊或干涉不同作為的人。包容也好、發怒也好,這都需要能量、也需要消耗大腦跟情緒成本的。在這關鍵時刻,能量省著點用,多關愛自己的親友吧!
【10. 我在戶外空曠處,空氣流通,我需不需要戴口罩?】
答:我相信沒有人故意傳染疫情給別人。戴口罩不但為了自己,也為了別人。研究顯示,若受感染的人沒戴口罩,那麼即使其他人全部都戴口罩,室內的口罩防禦率也會降低。
邏輯盲點是:受感染的人不是故意沒戴口罩的。
或著說:沒戴口罩的人,通常覺得自己沒有受感染。
或著說:你以為你沒問題,也不會故意害別人,但你沒戴口罩,就是暴露風險給自己跟他人。
白話一句:外國經驗:無症狀感染的人很多。不知不覺散佈病毒,受感染者自己自始至終沒發病。若是年輕人,即使發病也挺得過去。受害的是老人,以及無法注射疫苗的小孩。
你若是「避難者」,又不想戴口罩,那麼請好好待在家裡獨處。
你若是「幫助者」,請戴好口罩,為了自己跟別人。
_
📍青埔A18【雅歌身心診所 】
地點靠近桃園高鐵站,就在青埔A18新光銀行、土地銀行青埔分行的中庭內側 。
🏷地址:桃園市中壢區高鐵站前西路一段276之2號
🏷諮詢專線:03-2870062
🏷主治項目:失眠、淺眠、多夢、自律神經失調、焦慮症、憂鬱症、身心疾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