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文/劉貞柏醫師)
「醫師啊,謝謝你救了我。」這名男子坐在診間裡,不住向我道謝,回頭還不忘再告訴他太太一遍。「當初就是這位醫師救了我。」
「有那麼誇張嗎?」我笑說。
「有啊,那時候我車禍,整天坐輪椅,心情很差,都快要想不開了。」他轉頭對站在後頭的太太說。「好險醫生說我不是憂鬱症。不然我都已經坐輪椅了,還得憂鬱症,不就慘上加慘?」
是啊,遇到車禍,復原期要一年半載,會不會心情很差啊?會不會難過?會不會對外來感到焦慮徬徨,內心感到無助?
那麼,這是不是就「變成憂鬱症」了呢?
如果是,照此邏輯,難道每個癌症患者都會「附贈」一個憂鬱症嗎?
因為沒有比罹患癌症還要更痛苦的吧?
真的是這樣嗎?
婚姻觸礁、外遇小三,自信受挫、事業瓶頸,
難道這些就不夠憂鬱,「不夠資格」變成憂鬱症嗎?
相反地,若這時候還笑嘻嘻蠻不在乎,
心愛多年的狗狗過世,隔天就毫不在意,
準備多年的考試落榜,打從心底覺得沒關係,
「這樣才反常吧?」
----
每當病人問我:「醫生,我到底有沒有憂鬱症?」
難道我就能獨斷地「評價」患者的「傷心難過等級」嗎?
交往一個月的女友分手,難道我可以認為這時間太短所以「沒關係」、「不嚴重」,
所以「不算」憂鬱嗎?
所以,「有沒有憂鬱症」不是那麼重要的問題,也不是很容易回答的問題。
既然如此,我是怎麼跟病人說的呢?
----
「你的故事,你的生命歷程是獨一無二的,我們不要用『憂鬱症』三個字過度簡化。」
「這三個字不會提到你車禍多麼嚴重,你多麼想要努力復健。
「也不會提到你又是如何心急返回職場,卻又如何受挫。」
「你的努力與堅持,期待與失落,當然會有難過的情緒,有你內在的感受。這些是屬於你的故事,不是過度簡化三個字憂鬱症就帶過。」
----
「醫生你的意思是,就算我難過,心情不好,甚至憂鬱憂鬱的,也不等於我生病,是嗎?」
「我只是提供另外一個思考的角度,而不是說你有病沒病。我是鼓勵你跳過疾病的觀點,從另一個角度思考。」我接著說。
「你遇到困難,吃不下睡不著,心情也差。你因為有了這個困擾,來找醫生門診,會談給你建議,藥物改善你大腦。經過改善,吃得下睡得著,你的困擾就減少了。生活品質增加了,心情平靜了。我們關注這些正向的部分,不必關注前一段時間的你是不是病人,是否得了甚麼恐怖的病,是否需要斬除根治。因為病這個字,多少有點負面的意思。既然你都改善了,困擾減少了,是不是甚麼病,也沒那麼重要了,對吧?」
----
「醫師這樣說,我了解了。那為什麼病歷上有寫『憂鬱症』呢?」
「這三個字最多只是用來跟其他醫生對話、跟健保溝通、病歷紀錄的術語。對方只想摘要,我沒辦法在10秒內講完你的故事,所以要用術語溝通。」
我接著說:「基本上,這三個字不存在於醫病之間。」
「這是什麼意思呢?」
「我跟你的對話,從來沒有說過『你最近的憂鬱症怎麼樣啦?』、『你的憂鬱症有沒有好一點?』」
他點點頭。
「我都是問你睡得好不好?白天精神好不好。問你復健得如何,問你會不會覺得自己很沒用。問你的感受,問你的心情,問你的想法。對吧?」
「也是。」
「所以,把專業術語跟醫病溝通的語言區分清楚,才不會想東想西,拿一個病名套在自己身上。」
他跟他太太都點點頭,點頭道謝後微笑地離開診間。
_
📍青埔A18【雅歌身心診所 】
地點靠近桃園高鐵站,就在青埔A18新光銀行、土地銀行青埔分行的中庭內側 。
🏷地址:桃園市中壢區高鐵站前西路一段276之2號
🏷諮詢專線:03-2870062
🏷主治項目:失眠、淺眠、多夢、自律神經失調、焦慮症、憂鬱症、身心疾患。